香港賭博歷史
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後,港英政府置禁賭法律於不顧,公開立法招商承投賭餉,開香港賭博合法之先例,使香港本已十分盛行的賭博更加如風助火,一發而不可收。英國人一向給人的印象是他們特別鍾意馬匹,所以不管他們殖民统治到哪裏,也總是把賽馬運動帶到那裏。始於三百多年前,英國人就四處尋找理想的馬匹,進行有組織性的賽馬活動了。原來現在香港久負盛名的大賽馬,最初是在澳門舉行的。也開了遠東和亞洲賽馬的先河。1841年當時黄泥涌跑馬地尚未興建,因此英國官員們便想到利用澳門來作度週末辦賽馬的地 方,於是徵得澳葡政府的同意,帶了馬匹,到澳門塔石賽馬場去舉行周末大賽馬。1842-1844年期間,香港曾在澳門舉行正式賽馬,但僅僅作為一種體育競賽活動,場內並沒有設立投注站。直到1845年,香港薄扶林村興建了一個小馬場後,才在香港舉行周末大賽馬。及至1858年快活谷馬場正式舉行賽馬活動,延續至今。
一八六七年六月十七日港英當局突然頒布《維持社會秩序及風化條例》,其中第十八條賦予港督公開招商承餉開賭的權力。於是從同年七月一日,香港賭博正式合法化,揭開了香港賭博史的第一頁。這種以維持社會秩序和風化為名公然開賭的行為,引起一般正直人士的強烈反對,指出賭之為害,盡人皆知,要求港英當局收回成命。在一八七一年年底,英殖民當局發出禁止開賭的訓令,結束了香港公開開賭的醜惡歷史。然而痼疾已深,流毒過廣,決非一紙訓令所能禁絕。而香港的賭博也在随著時局的變化而不斷變換著花樣,依然存在著、盛行著。
香港賽馬會在1884年成立,賽馬已演變為一種賭博活動。賭馬之風甚為盛行,因此香港馬會收入甚為可觀,間接亦幫助推動社會福利。賽馬活動自香港開埠伊始便由英國人引進,至今歷經百餘年,不但沒有半點衰退迹象,反而是蒸蒸日上。即使在香港淪陷時期,日本统治者尚且要假賽馬活動以粉飾昇平,作槍砲以外之懷柔手段。甚至到了1997年後,依然會“馬照跑”。這種社會活動將維持長久不變。賽馬似乎已成為了一種象徵,成為了社會“穩定繁榮”的一個重要標誌。香港的賽馬史因而也可看成香港社會史不可缺少的一頁。
麻雀一直以來是中國人的傳統社交活動。香港在1841年由英國管治,1871年香港政府下令禁止賭博活動,所有賭館禁止營業,但打麻雀是粵人的應酬消閒娛樂,是故麻雀館則獲有限制保留。政府於1956年規定麻雀館必須向警務處申請牌照才可經營,而因為麻雀共有144隻牌,政府便發出144個牌照。由於法例上禁止賭博,因此麻雀館牌照的英文名需要易名為「麻雀學校」(Mahjong School)。由於時代變遷,賭博五花八門,故此,直至2011年6月30日,麻雀館減少至66間。
古今香港賭博途徑有合法的或非法的;合法的有:馬票、賽馬、賭波、六合彩及雀局。香港的六合彩是於1975年推出,當年為『對抗』非法字花而設,至今已32年。初推出時,市民會在36個號碼中選6個,時至今日,號碼已增至49個,深受市民歡迎。非法的有:字花、十五糊、十三張、外圍狗、外圍馬、外圍波、外圍賭檔,如番攤、牌九、大小、廿一點及魚蝦蟹等及網上賭博。由於外圍賭波猖獗,所以,在2003年8月,香港特區政府宣布賭波規範化;因而接納香港賽馬會接受賭波投注。 香港賽馬運動已逾一百五十年歷史,至今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其中一項活動。於2009年新馬季更獲准增加5個賽馬日,以及增加15場轉播海外賽事,希望進一步打擊非法及離岸莊家;並且推出125週年紀念馬票。
資料來源:《中國賭博史》,文津出版社及《香港賽馬話舊》,三聯書店﹝香港﹞有限公司
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(IGT)
© 2024 香港戒賭中心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